美國最新研究發現,過長、缺乏重點或無法做出決策的「廢會」,可能對員工造成負面影響,導致「會議宿醉」(meeting hangover)。這種現象讓員工在會後仍持續回想討論內容,難以釋懷,甚至影響專注力與工作效率。調查顯示,超過 90% 的職場人士曾有類似經驗。
該研究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與英、美多家機構合作,針對 5000 多名 受訪者調查後發現,約 28% 的會議 會對員工產生負面影響,例如降低工作參與度與生產力。
「會議宿醉」如何影響員工?
「會議宿醉」指的是員工在參與一場開廢會後,無法停止回想會議內容,導致情緒低落、專注力下降,甚至影響工作動力。這種狀況類似酒後宿醉,讓人感到疲憊不適。研究顯示,這種影響平均持續 至少 2 小時,甚至更久。
此外,處於「會議宿醉」狀態的員工,往往會與同事抱怨,導致消極情緒在團隊中擴散,使得開廢會的負面影響更加深遠。
咩叫做「開廢會」?
研究列出了幾個常見的開廢會特徵,包括:
-討論內容偏離會議議程
-缺乏明確目標與結論
-時間過長,效率低下
-參與人數過多,導致決策困難
-會議結束後仍無法解決問題
-原本可以用電子郵件處理的事情卻硬要開會討論
如何避免「會議宿醉」?
要減少開廢會的影響,領導者應該謹慎規劃會議。首先,應該縮小與會人員範圍,確保只有真正需要參與決策的人出席,避免人數過多導致討論失焦。此外,每場會議都應該有明確的議題與目標,並確保討論內容圍繞核心問題,不浪費時間在無關話題上。
領導者在會議中的發言也應適度控制,避免長篇大論,因為「領導者講得越多,會議效率就越低」。相反地,應該鼓勵團隊成員積極參與,透過引導而非主導來提升會議的有效性。
對於已經受到「會議宿醉」影響的員工,可以透過短暫遠離工作環境來調適,例如喝杯咖啡、到辦公室其他區域走動,以轉換心情,避免持續糾結於開廢會內容。此外,適度與同事討論會議情況也是一種方式,但應將重點放在尋求解決方案,而非單純抱怨,才能真正提升應對能力與職場韌性。
企業應建立更有效率的會議文化,確保每一場會議都有其必要性和明確的目的,才能減少對員工的心理負擔,提升整體工作效率。